主辦單位:文化部

執行單位:中華民國數位產業發展協會、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、崑山科技大學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、崑山科技大學程式美學實驗室、涴莎文創事業有限公司、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、廖末喜舞蹈劇場、索拉舞蹈空間舞團、古都掌中劇團、國立台南大學數位系DD Lab

藝術總監:林珮淳

互動影音總指導:李家祥、鄭建文

互動舞蹈設計:林宜頻

舞者:邱新茹

互動影音設計:蔡秉樺、蔡昕融、卓桀緯、王秋雯、陳雅竹、呂竺耘

【創作理念】
本表演乃將「思想起」予以重新編曲創作,大膽以互動影音與舞蹈作前衛性的詮釋,試圖表達對台灣本土文化之思想與追憶,譲舞者沈浸於不斷翻轉的互動影音背景中來敘述「思想起」。
背景影像之設計因著舞者肢體的跳動而隨之變換與旋轉,「思想起」的聲響也可因著即時的互動程式與舞者肢體的變化,不斷的被重新解構與詮釋,讓傳統的「思想起」作更具前衞性的誇領域藝術表現。觀眾在欣賞作品時,彷彿悠遊於整個台灣的文化變遷之過去與未來時空中,且與台灣本土文化作前衛性與時代性的對話。

《磨合IV-1+1+1=1》跨領域創作表演



《磨合4》多媒體舞蹈跨領域創作,乃延續歷年的《磨合1》、《磨合2》與《磨合3》之跨領域展演,由林珮淳以「跨領域創作專題」課程,共同聯合指導13位分別從多媒所、舞蹈所、戲劇所等學生,以分組方式共同創作《思.想.起 - 互動表演創作》、《花遊APP數位媒體科技互動藝術創作失》與《失.續年代- 互動表演創作》。
課程主要企圖培養學生具有多媒體影音、互動科技與舞蹈表演之跨領域專業能力,並實際透過團隊合作完成跨領域創作成果。本次展演中,各種不同領域之藝術家們透過對人文、科技、空間、舞蹈表演、多媒體影像與互動程式...等議題與媒材作自我反思與詮釋,並展現出多媒體影像與互動機制結合於舞台上的舞蹈肢體,所創造的當代藝術跨領域之表演,實為當代藝術最具潛力的藝術表現之一。






思.想.起 - 互動表演創作

創作團隊:
指導教授:林珮淳
互動程式設計指導:李家祥、鄭建文
互動影音設計:蔡秉樺、蔡昕融、卓桀緯、王秋雯
       陳雅竹、呂竺耘
互動舞蹈設計:林卲娗、楊宇婷

互動多媒體跨領域表演
Interdisciplinary Art Performance
2012


(一)創作理念
本表演乃將「思想起」予以重新編曲創作,大膽以互動影音與舞蹈作前衛性的詮釋,試圖表達對台灣本土文化之思想與追憶,讓舞者沈浸於不斷翻轉的互動影音背景中來敘述「思想起」。
背景影像之設計因著舞者肢體的跳動而隨之變換與旋轉,「思想起」的聲響也可因著即時的互動程式與舞者肢體的變化,不斷的被重新解構與詮釋,讓傳統的「思想起」作更具前衞性的誇領域藝術表現。觀眾在欣賞作品時,彷彿悠遊於整個台灣的文化變遷之過去與未來時空中,且與台灣本土文化作前衛性與時代性的對話。
《思。想。起 ─ 互動表演創作》以互動影音及舞蹈作前衛性的表演,舞者的肢體動作主宰了互動影音背景的變換、旋轉,同時也掌控著《思想起》旋律高低及強烈度的呈現。在眾多的台灣民謠中,《思想起》成為此展的表演主題,而《思想起》一曲傳達了台灣過去的悲情歷史、及上一代的困苦艱辛,旋律簡單卻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,認為最能代表台灣的精神、歷史、及人民的個性。

(二)空間設計
「思。想。起」互動表演創作以Processing互動程式創造一個立體沉浸式空間,透過Kinect感測器,將人的立體影像投射在此空間中,創造一個結合虛擬與真實的互動平台。舞者可根據Kinect感測器所擷取的骨架節點,與此立體空間作進一步互動,如舞者前進與後退可控制立體空間的縮放,舞者左右移動使立體空間左右傾斜等,藉由互動的關係,讓舞者與虛擬空間中的影像有了連結。

(三)影像設計
「思。想。起」互動表演創作影像部分,以拍攝台灣本土文化的事物為主,透過影像後製呈現一種懷舊的風格,並結合數位雜訊與方格交錯的未來時空,創造一個獨特的跨時空影像。

(四) 音樂與互動聲響設計
音樂設計將台灣傳統民謠《思想起》進行重新編曲創作,並以MaxMsp程式創作木琴、鼓聲等樂器的互動聲響,根據Kinect感測器判斷人的骨架節點之變化,即時的產生互動聲響。